文/林文澤營養師授權、醫健新聞網整理
在寶寶成長的最初幾個月,母乳或配方奶提供了幾乎全部所需的營養,也同時扮演著安撫與情感連結的角色。不過,隨著寶寶逐漸長大,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也悄悄改變,光靠奶量已無法完全滿足發育需求,尤其是鐵、鋅與部分脂溶性維生素,因此,大約從4~6個月起,爸媽就可以開始準備讓寶寶接觸「副食品」,也就是奶以外的第一口食物。
這些食物不只是補充營養,更重要的是幫助寶寶練習吞嚥、建立口腔協調與適應不同質地的過程。從一開始的流質、稀糊狀,再到半固體、固體與手指食物,進食的技巧會隨著月齡與神經肌肉發展逐漸成熟。
副食品是什麼?為什麼寶寶需要開始吃副食品?
副食品的添加,其實就像是一場溫柔的飲食銜接訓練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與我國衛福部建議,在1歲前,奶仍然是主食,但副食品則是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與學習媒介。尤其在6~12個月大,是寶寶腦部與神經系統迅速發育的關鍵期,這階段的飲食除了延續母乳/配方奶外,也需要涵蓋六大類營養素,例如鐵質、鈣、蛋白質、維生素、健康脂肪與纖維質,才能完整支持寶寶的成長。
此外,咀嚼與吞嚥的動作,也會刺激寶寶的口腔與下顎肌肉發展,這對於未來牙齒排列與說話發音都有幫助。而讓寶寶接觸多元的味道與食物質地,更能在無壓力的情境下培養對食物的接受度,有研究指出這樣的飲食經驗可有效降低未來挑食機率。
值得提醒的是,開始吃副食品後,奶量不需要立刻減少,可以視寶寶的食量與進食狀況漸進式調整。通常到了1歲左右,副食品逐漸成為主要營養來源,這時才會進一步調整奶的比例,把吃奶變成輔助角色。
什麼時候開始添加副食品最合適?
在4~6個月大時,腸胃道的酵素系統逐漸成熟,開始具備初步的消化與吸收能力。這段時間,部分寶寶會出現對食物感興趣的行為,例如:看著大人吃東西、模仿咀嚼或伸手想抓食物,這些都是他們準備好嘗試副食品的自然信號。
儘管如此,是否開始副食品,仍應視寶寶的個別發展狀況而定。若寶寶還無法坐挺或仍出現強烈的推舌反射(用舌頭將湯匙推開),代表口腔協調尚未發展完全,建議再觀察一段時間。副食品不該急著開始,而是順勢引導,讓寶寶自然進入新的飲食階段。
副食品與奶的搭配順序怎麼安排?
進入副食品階段後,原則上採用「先吃副食品、再補奶」的方式。這樣可以讓寶寶在較餓的情況下專注學習進食,也能避免吃飽喝奶後對副食品興趣缺缺。
初期,每天只需要安排一次副食品餵食,分量不必多,從1~2小匙開始即可。此階段母乳或配方奶仍然是主要營養來源,副食品只是練習的開端。隨著寶寶慢慢適應不同質地的食物、願意張口吞嚥,家長就可以逐步增加餵食次數與種類,自然過渡到副食品為主、奶為輔的飲食型態。
副食品要從什麼開始吃?順序怎麼安排?
副食品添加的原則是:單一、低敏、無調味、從稀到濃、從少到多。初期可以從以下類型著手:
- 白米糊、米精:天然、低敏,是最常見的第一口食物
- 根莖類蔬菜泥:如南瓜、紅蘿蔔、地瓜,營養高、味道溫和
- 水果泥:香蕉、蘋果、梨子等(不建議果汁,尤其現榨果汁,熱量高、纖維低)
- 熟蛋黃、魚泥、雞肉泥:6個月後可引入高鐵含量的蛋白質食材,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
每次嘗試新食物時,建議連續吃3~5天觀察反應,沒有異狀再嘗試下一種。這有助於辨識是否有過敏或腸胃不適的情形。
副食品怎麼餵?怎麼煮?
剛開始餵副食品時,使用湯匙舀一小口,讓寶寶慢慢練習吞嚥。若寶寶將食物吐出或用舌頭推出來,不需要著急,這只是他第一次接觸新質地的自然反應。通常經過1~2週的練習,寶寶會漸漸學會用湯匙進食並順利吞嚥。
在料理方式上,建議一開始都用清蒸或水煮,避免煎、炸、炒等油脂含量高的作法,這樣能減少腸胃負擔,也避免讓寶寶太早習慣重口味。
魚類本身就帶有天然鹹味,因此在6~12個月階段,副食品不需要額外調味。即便如此,也不建議「完全不碰鹽」,等寶寶滿1歲後可以適量添加調味,避免鈉攝取量過低導致電解質不平衡,但重點仍是「自然食材原味為主」。
食物製作與保存小技巧
當寶寶進食量漸增,許多家長會選擇提前準備食材並冷凍保存,這是很實用的方式。像是蔬菜泥、肉泥、粥類等可以製成小冰磚,冷凍後分批退冰加熱。
要注意的是:
- 泥狀副食品冷藏保存建議不超過3~4天
- 食材若已混合多種類型(如肉與蔬菜一起煮),建議當日現煮現吃最理想
- 副食品保存與加熱過程一定要注意衛生與完全加熱,避免腸胃不適
母乳寶寶也能輕鬆接軌副食品
對於以母乳為主食的寶寶來說,副食品的開始方式其實與配方奶寶寶沒有太大差異。舉例來說,將熟蛋黃搗碎後加入適量的母乳,就能做成柔滑的蛋黃泥,不僅口感熟悉,也更容易被寶寶接受。此外,從6個月開始,也可以使用母乳或開水沖泡米粉,作為初期副食品的第一步,逐漸讓寶寶熟悉奶以外的食物型態與味道。
參考資料:
-
Perkin MR et al., NEJM 2016(EAT Study)
-
衛福部《嬰幼兒營養手冊》
-
WHO《Complementary feeding guidelines》
-
美國小兒科醫學會(AAP)官網副食品建議
(本文由營養大學堂授權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