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林文澤營養師授權、醫健新聞網整理
知名母嬰品牌在社群媒體的短影音提到,「配方奶含糖量超高,寶寶喝多了,還會破壞腸道菌蟲生態」,引爆全網怒火,真相真是如此嗎?營養師林文澤表示,在0~12個月「奶」是寶寶的主食,母奶是最佳營養來源,但是,可能會礙於種種因素,而需要加入配方奶來補足日常所需,事實上,配方奶當中的「配方」不僅被法規嚴格限制,其碳水化合物中的乳糖與母乳糖分相同,是成長中重要的營養素之一,對於許多爸媽來說,新生兒喝什麼奶才好?配方奶夠不夠營養?可不可以和母乳混餵?這些問題,讓營養師來幫一一解答!
什麼是「嬰兒配方奶」?
嬰兒配方奶是以牛奶或植物奶為基底,加入模擬母乳成分(如脂肪酸、乳糖、蛋白質等)製成的奶粉,專為無法親餵、母乳量不足的寶寶設計。
台灣核可上市的配方奶多達151種以上,大多為「一般配方奶」,僅少部分為早產兒或過敏寶寶設計的「特殊配方奶」。
配方奶營養夠嗎?
雖然母乳含有豐富免疫成分,但現代配方奶的營養配比皆遵照國際規範(如美國 FDA 或台灣衛福部),必須通過營養與安全審查。營養素設計參考母乳比例,能夠滿足寶寶0~6個月的基本營養需求。
補充:配方奶雖不等同母乳的免疫保護力,但在安全製程與營養密度上是經科學驗證的替代方案。
常見13個新手爸媽配方奶疑問
1可以混餵嗎?
可以。建議先餵母奶再補配方,有助刺激乳汁分泌與建立親子連結。
2要額外補水嗎?
不需要!6個月以下的嬰兒,奶水就能提供足夠水分,喝水反而可能影響食慾。
3喝配方奶便便會比較稀?
不一定。母乳與配方奶寶寶的便便顏色類似,但配方奶味道會重一點,形狀可能較濃稠。
4一天便幾次正常?
新生兒每天3~4次皆屬正常,便次會隨週數漸減。只要體重穩定、無脹氣就不必太擔心。
5可以用羊奶或豆漿取代嗎?
不行!會有缺鐵性貧血風險。配方奶才是安全替代選擇。
6鮮奶可以取代配方奶嗎?
不建議。1歲前腎臟尚未成熟,鮮奶的高蛋白與礦物質比例不適合小嬰兒,恐增加腸胃負擔。
7喝配方奶會增加感染流感嗜血桿菌?
相對母乳,配方奶寶寶較少免疫保護,因此沖泡衛生、儲存溫度需格外注意。
8特殊需求寶寶要喝什麼?
若寶寶有乳糖不耐、牛奶蛋白過敏、腸胃吸收差等問題,應諮詢醫師選擇水解奶、無乳糖奶或胺基酸配方等。
9藥物可以加在奶裡嗎?
不建議,可能影響奶味與藥效。建議用開水或果汁餵藥。
10寶寶配方奶量怎麼算?
每日每公斤體重×150cc。例:4公斤寶寶→約600cc/天。
11.乳糖不耐的寶寶喝什麼?
可選「無乳糖配方」「水解加乳糖酶」等,需醫師評估。
12.水解奶真的能預防過敏?
所謂的水解蛋白配方奶,是蛋白質經過酵素水解和加熱的作用,分解成小分子的胺基酸,使牛奶蛋白中原本會致敏的大分子變小,所以相對過敏的機率會降低。 一般來說,水解程度愈高的胺基酸分子愈小,愈不易致敏。所以水解蛋白配方奶又可分為「部分水解配方奶」和「完全水解配方奶」兩種。
13.補配方後寶寶不吸母奶怎麼辦?
對寶寶而言配方奶不需要使勁力氣就能喝飽,但如果可以建議至少持續哺育母奶直到寶寶6個月大。如果寶寶不願意吸母乳,也應該將母奶擠出,用奶瓶餵哺,若乳量不足,再以配方奶補足母乳不足量,而非直接以配方奶取代。
特殊配方奶類型整理
類型 | 適用族群/說明 |
無乳糖配方奶 | 乳糖不耐症寶寶 |
水解蛋白配方奶 | 有過敏家族史 |
胺基酸配方奶 | 腸胃吸收不良、嚴重過敏 |
大豆蛋白配方奶 | 乳製品過敏,但風險仍高 |
早產兒配方奶 | 需高營養密度的寶寶 |
水解+乳糖酶配方奶 | 中度乳糖不耐者 |
🔍 如何挑選市售配方奶?營養師提醒看「6點」
現在的配方奶標榜越來越多,爸媽選擇時可以注意這幾項重點:
訴求重點 | 功能說明 |
DHA/ARA脂肪酸 | 支援腦部與視力發育 |
添加益生菌/益生質 | 改善腸道菌叢、提升免疫 |
模擬母乳寡醣(HMO) | 幫助腸道保護、減少感染 |
核苷酸 | 支援免疫成熟 |
水解蛋白 | 降低過敏風險 |
強化鐵鈣鋅 | 預防貧血、促進骨骼發展 |
選擇時請依小兒科醫師或營養師建議,不要因廣告話術而頻繁更換品牌。
營養師2點貼心提醒
1.配方奶寶寶便便次數、顏色會因人而異,只要寶寶精神好、吃奶足、體重有成長,就是最好的健康訊號。
2.若有明顯腹瀉、脹氣、便祕等問題,建議諮詢小兒科醫師或營養師再評估是否需更換配方奶。
參考資料:
-
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《嬰兒配方食品規範》
-
美國 FDA:Infant Formula Act
-
Koletzko et al., 2020. ESPGHAN Committee on Nutrition Guidelines
-
台灣小兒科醫學會母乳哺育手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