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呂佳恆/台北報導
抗生素抗藥性為全球公共衛生重要議題,根據衛福部報告指出,全球每年有近500萬人死亡,台灣每年也有3.3萬人致死,錯誤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超級細菌,正威脅國人健康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張峰義理事長指出,抗藥性危機被稱為「沉默流行」(silent pandemic),以我們現在抗生素的研發技術,對於後線在抗藥性細菌的治療上仍較為困難,除了診斷研發的重要性,其實像一般感冒幾乎都是病毒感染,就不應輕易使用抗生素。
衛福部疾管署今年執行「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」,目標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少5%,換言之,每年目標降低1%;疾管署署長羅一鈞指出,根據今年上半年統計,抗生素使用量比之前還增7.8%,主要因遇到免疫負載,新冠、流感以及各個呼吸道疾病的發生,都可能增加臨床端抗生素的使用量。
張峰義指出,根據研究,感染抗藥性細菌患者的治療成本為一般患者的1.4倍,造成沉重經濟負擔,另方面,臨床研究也顯示,感染多重抗藥性細菌的患者,其死亡風險更提高近1.5倍,對病患安全構成嚴峻挑戰。
面對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如「無聲大流行」蔓延,三軍總醫院攜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、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、台灣感染症醫學會,共同響應「世界抗生素週」,除了啟動「健康巴士全台跑,抗藥細菌全趕跑」互動式衛教展覽,也呼籲民眾遵循「四不一要」原則,也就是不主動要求抗生素、不自行購買、不吃他人藥、不隨便停藥,並要遵守醫囑。
張理事長也提醒,特別是50歲以上長者、慢性病患等呼吸道感染高風險族群,應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,並於確診後盡早治療,以降低重症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