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婦產科醫師李茂霖授權、醫健新聞網整理
青春期是每個女孩成長時的必經之路,在這個階段不僅會感受到生理的變化,心理也會受到荷爾蒙的劇烈波動,導致情緒起伏較大,尤其青春期的女孩在發育上較男孩早,面對不同的轉變時,如何幫助她建立穩固的自我認同及價值觀非常重要,你家也有正準備迎接青春期或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嗎?婦產科醫師李茂霖透過本篇文章帶你了解青春期女孩的健康變化,並提供該注意的健康知識,讓你陪著孩子輕鬆度過青春期。
青春期女孩正常發育變化
女孩正常的青春期發育時間約8至13歲間,當腦下垂體製造大量促性腺激素,刺激生殖器官成長及分泌性激素,這時就會引起各種生理變化,也就是所謂的「第二性徵」,發展順序大多從胸部發育、陰毛及腋毛出現,最後則是初經來潮。李茂霖提醒,不過還是得依據每位女孩的遺傳、飲食及環境等因素,而有所差異。
青春期提早的3大影響原因:
青春期意指性荷爾蒙分泌開始增加,這時也會依序出現第二性徵。李茂霖指出,過去刻板印象多停留在女孩在國中時才會進入青春期,但其實隨著環境、飲食改變,現在的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可能都會提早。
1.遺傳:
孩子的成長會受到先天與後天的影響,青春期的早晚同樣也與先天有關,通常爸媽若小時候青春期比較早報到,小孩的青春期也可能會比較早來,其中某些特定基因(如MKRN3 gene)等,可能會埋下孩子性早熟的因子。
2.飲食:
隨著飲食西化,含糖飲料、加工食品甚至高脂肪食物無處不在,這些食物都可能使得孩子青春期提早報到,尤其兒童肥胖比例增加,脂肪組織正是分泌賀爾蒙元兇,也同樣是造成性早熟的危險因子。
3.環境:
像是雙酚A、塑膠軟化劑、塑膠容器、農作蔬果殘留的農藥、洗髮精等都可能含有環境賀爾蒙,透過食用、吸入或皮膚接觸等進入到體內,就會影響人體荷爾蒙的平衡,使得青春期提早報到。
青春期女孩常見健康困擾
.第二性徵發育:
青春期女孩第二性徵發育,最先遇到胸部開始微微突起,有時就會面臨有乳房脹痛的情況,皆屬正常現象,不過若發現異常硬塊或單側發育明顯異常,應盡快就醫檢查。
.骨骼生長:
女孩在青春期時平均每年可增約6至12公分,生長高峰期則落在約12歲,但隨著經期報到,生長速度則會開始減緩,原因在於性荷爾蒙雖會刺激骨骼成長,但同時也會使生長板逐漸閉合,影響長高的幅度。
.情緒壓力:
青春期時,荷爾蒙會大量分泌,對於大腦情緒中的活躍度會產生較大影響,加上負責情緒控制的前額葉還未完全成熟,就很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不穩甚至失控的情況。
掌握4關鍵,助青春期女孩健康成長
女孩進入青春期,身體開始發育成熟,也代表長大的象徵,這時論生理或心理都會因荷爾蒙劇烈變化而產生影響,但其實只要透過日常養成良好的習慣,就能幫助青春期的女孩正常發展。
.均衡飲食:
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,國中女生每天平均攝取熱量 2037大卡,其中包括蛋白質、鈣質、鐵質都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,因此像全脂牛奶、乳酪、蛋類、肉類、魚類以及蔬果類都要均衡攝取,才能改善經前症候群症狀,也有助良好發育。
.充分運動:
運動能刺激大腿骨兩端的生長板,有助於骨骼發展。此外,運動也能促使多巴胺的驅動,維持好心情,其中加入運動的團體活動也能透過社交支持,遠離憂鬱找上門。
.規律作息:
充足睡眠對於生長激素分泌有正面影響,尤其夜間分泌旺盛,更有助於青春期的孩子生長發育,因此建議青春期女孩每晚至少睡足8至10小時,以分泌充足的生長激素,促進發育與生長。
.調適心理:
這階段的孩子容易因荷爾蒙影響,促使情緒敏感,加上正處於人格發展階段,也常會牽動著情緒,因此可透過培養休閒娛樂或投入感興趣的事,增進自信心,並建立價值感與歸屬感。
面對青春期女孩,家長還要注意這些事!
1.保持良好溝通橋樑
2.給予適度私人空間
3.面對孩子情緒給予同理心
4.多點耐心與支持
5.觀察生理變化給予幫助